找到相关内容382篇,用时19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观心说

    华严经》说:“汝等观是心,念念常生灭,如幻无所有,必得大果报。”  我们能观,即是般若;所观境,即是无相。以般若观照于无明,无明便纷纷脱落,而消灭妄念,归于自性。这个自性就是佛性,就是自助、自立...关于观心说  人们平时心念,都是终日往外奔驰,活跃好动,难以定下来,连睡觉时都会做梦而外驰;从不一念回光来返观自心,以致于迷妄执著,无法安定,受苦无量!只有专精地返观内照,才能逐步消除积妄,启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2261441.html
  • 悟空与无明

    无知到有知过程。知即、智慧,佛教也称为般若,这种智慧不是一般智慧,是观照空无自性之理智慧。通过观照空理,转识成智,即转舍俗识,成就超越,双照空有,契证空有不二中道实相。戒定慧三学便是我们...悟空与无明  悟空,首先要明白什么“空”。  “空”在佛教中作为一个基本、显示其理论立场概念,表示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,并无固定实体、自性意思,与缘起是同义语。“空”否定事物实体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1566661.html
  • 太虚大师论佛教“最要一法”

    ,了解一切事理称为慧。般若智慧是觉悟与解脱根本,如《心经》所云:“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佛教经论中,对智慧所作之分类极多,一般来说以三种智,即一切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6来总括...今后宗教必须具有理智成分才能存在。信仰是宗教核心,“信基不坚,则建筑在上者,皆随时可以动摇倾败15”,最为稳定坚决、不易动摇是理性支持下信仰,亦即“信”。佛法建立在“无我”、“缘起”基础上...

    许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4168297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释义三

    众生,运送到涅盘凊净快乐彼岸,这就是“波罗密”。 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,若能从文字般若光,启发闻慧;继而由观照般若,观察思惟,照见宇宙原理,明白诸法空性,破除我法二执,契证实相般若;就可以渡生死海...“波罗密”,在古印度,波罗蜜是表示事情圆满完成,已经成就了意思,佛教延伸其意有: 一是“彼岸到” 。此为倒装语言。为何要倒装?因为印度梵文都是颠倒来念,名词在上面,动词在下,所以顺译着应为“到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4781524.html
  • 白居易和李渤之九江缘

    佛寺最密集区域。白居易和李渤来到九江与庐山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;他们和归宗寺常禅师各有一次充满禅意对白,被传为佳话。常是当时南禅宗代表人物,佛书《祖堂集》载:“白舍人为江州刺史(司马),...常却做了一回泥水匠,不知白大诗人是否因此悟出了一些禅机。有一次(822年),白居易和李渤相偕来到归宗寺拜会常,号称“李万卷”李渤亦不忘向常请教禅理。李渤问佛经中“须弥藏芥子,芥子纳须弥”作何解,...

    聂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4291893.html
  • 慧学概说

    ,尤其是菩萨行者,更须无边善巧方便来化他,是故智慧为诸佛之母,一切功德核心。  二、慧之名义与究极体相  慧之名义,最常见是般若。三十七道品中正见、正思惟、择法,印度大乘中观等也是;...观门,如观门修习成就,名为般若。究极体相,可从四方面去认识:(一)信一如:以信心启发智慧,以智慧助长信心,  两者相成,达到实智成就,得到四证信(佛法僧三宝与圣戒净信心),如大乘经中文殊师利,...

    寂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5163741.html
  • 观心问题

    关系。心能了了分别诸法,像唯识所说转识成智妙观察那样,能观取得诸法妙有方面殊胜面相。心不住着于一切法中,却能成就一切法。这“成就一切法”说法,很有意思。我们在〈维摩经疏所反映智者大师...妙法门来说观心法,日本学者玉城康四郎曾作了相当详尽观察与思考。以下我们稍作引介。就这整个观心法而言,玉城以为,此中所观心与能观都不可得,心如虚空,没有依据,完全消弃了唯心论立场。但心又能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4981701.html
  • 阿耨楼陀造:摄阿毗达摩义论(二)

    8)。  此中三因殊胜(四个相应)善(心),给与三因(四个相应异熟心)结生,在转起之时,则能感十六异熟(心)(即八个无因异熟心与八个彼所缘作用有因异熟心)。三因劣(四个相应善心)与(无贪、无嗔)二因殊胜(四个不相应善心),给与二因(四个不相应异熟心)结生,在转起之时,能感除去三因(四个不相应)十二个异熟(心)。(无贪、无嗔)二因劣(四个不相应)善(心),唯给(...

    阿耨楼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542086.html
  • 因明“现量相违”探讨

    …   错乱俗有,比量及所生,   念、欲、似现量,谓于阳焰等。”⒆   上为陈那论师在《集量论》中有关“现量”颂文。   “此中现量,谓无分别;若有正,于色等义,离名、种等所有分别,现现别转,...众说都是从能知方面来审察“现量”,归纳起来可有若干重点:   其一者:能知,唯是无分别。此“无分别”是远离意识思构所成一切名言“概念”。如眼根对色境,如其所如而见之,而不起一切青、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4738063.html
  • 印度理则学(1)

    力量很强大。所以对方听了,便了然于人之一定要死,由此认识了天地间一种正理。立者用此因启发敌者,正如种子生芽,所以就立者说,称之为生因。敌者藉此因以了悟天地间正理,正如灯光照物,故就敌者说,...义,即言语所指对象。言语若是空声音,不能启发他人智识,必须有内容,有所指,方能使人听了藉以了悟,所以言语义也归入生因。次说了因三种。第一了因,即敌者智慧和智识,用以了悟立者所说道理。敌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92838595.html